
發(fā)布時間:2021-03-16 訪問人數:2611 字號: T T

一聽“中風”,你是否想到了口歪眼斜、拐杖、輪椅、半身癱瘓、臥床不起、大小便失禁……
光聽見這些詞就覺得可怕!
尤其在冬季,氣溫下降,血脈不暢,腦中風發(fā)病率急劇上升。
可是你知道嗎?
眼睛也是會“中風”的!
就在春節(jié)假期,廣東深圳的陳先生熬夜看手機,凌晨一點才睡,第二天起來一只眼睛就看不見了,去醫(yī)院檢查,經診斷屬于“突發(fā)眼中風”。
啥是眼中風?
“眼中風”又稱“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”
天氣變冷,容易使血管痙攣收縮,眼視網膜血管本身就是全身最細的血管,血管一收縮即造成動脈阻塞缺血,視力急劇下降,甚至完全失明,眼睛就“中風”了。
還有一些相對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的“眼中風”輕一些的不全“眼中風”,比如視網膜中央動脈分支阻塞。
較輕的疾患: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,或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都會導致程度不同的視力受損。
眼中風癥狀&易發(fā)人群
有的患者一覺醒來,突然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眼前一片漆黑,什么都看不見了。部分患者在發(fā)病前會出現(xiàn)短時間黑朦狀況,數秒鐘或數分鐘后視力恢復正常。短時間內視力喪失,不痛不癢,若治療不及時將導致永久性失明,從此成為“睜眼瞎”!救治“眼中風”和救治“心肌梗塞”、“腦中風”一樣,需要爭分奪秒。
那么都有哪些人容易“眼中風”呢?
作為老百姓,我們該如何引起警惕和重視,才不會導致我們心靈的窗戶永遠被關上呢?
首先,年齡五十歲以上,高血壓、高血脂,有動脈硬化的患者,血管彈性差,在遇到刺激、緊張、受涼情況下,血管進一步收縮,可以導致“眼中風”。
這些患者或許會有前兆,比如“一過性黑朦”、部分視野缺損、近期血壓不穩(wěn)定、血脂控制不好等等,也有的患者毫無前期征兆。
另外,慢性糖尿病患者,長期血糖高,血管內皮細胞損害,形成栓子,加之高血糖狀態(tài)血粘稠度高,受涼后血管收縮也可導致栓子堵塞痙攣血管,導致眼不同程度“中風”。
因為“眼中風”不疼不癢,很多老年患者一覺醒來發(fā)現(xiàn)一只眼看不見了,而且因為人都有兩只眼,尤其對于老年人,一般不會進行精細工作,對用眼要求不高,往往會忽略一只眼的“眼中風”,就診時往往錯過最佳治療時機。
若視網膜中央動脈完全阻塞,90分鐘即可造成視網膜永久性損傷,視力恢復十分渺茫。
當“眼中風”癥狀出現(xiàn)時,如高危人群突然眼睛模糊看不清,過一會兒又好了,或視力下降、眼前出現(xiàn)波紋等現(xiàn)象,不可猶豫,應立即前往醫(yī)院就診,守住90分鐘這一黃金救治時間。在前往醫(yī)院眼科就診路上,可以采取一定的自救措施,如含服硝酸甘油,并自行急救——按摩眼球,輕壓數秒后突然放開,反復多次。
如何預防“眼中風”
心態(tài)平和,調節(jié)情緒
保持樂觀心情,生氣、發(fā)怒、情緒激動,是引起高血壓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因此,控制情緒,保持心情舒暢能起到良好的降壓作用,有時甚至比服藥更重要。
遵照醫(yī)囑,平穩(wěn)降壓
降壓藥使用不當也可引發(fā)“眼中風”。有資料顯示,3/4的“眼中風”引發(fā)因素為夜間血壓過低,這與睡前服用降壓藥或降壓藥用量過大有關。
因此,高血壓患者要按照醫(yī)囑服藥,不要一下子把血壓降得過低,降壓藥盡量不要放在晚上睡前服用。
適度運動,保證睡眠
中老年人應加強鍛煉,以維持身體各種功能的正常運轉。高血壓患者血液循環(huán)差,靜坐少動會進一步加劇血流減慢而形成血栓,發(fā)生血管堵塞性疾病。
高血壓病人鍛煉時間要適量,強度要適中,不宜劇烈運動。要注意休息,不要過度勞累,保持充足睡眠。冬季以及季節(jié)轉換、溫差變化大時要注意保暖。
定期檢查,提早預防
90%以上的高血壓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動脈血管硬化,而眼底血管是全身唯一可以直接看到的血管。
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應定期檢查眼底,以便早發(fā)現(xiàn)視網膜中央動脈的早期病變,及時采取干預措施,減輕延緩病變,避免“眼中風”。
對于“眼中風”發(fā)作的人士,即使一只眼睛視力沒保住,也需要定期復查,因為還有一只健康的對側眼,要盡量找出“眼中風”發(fā)作的原因,一方面遏制病情,另一方面對于對側眼預防有幫助?!把壑酗L”發(fā)作3個月左右,有可能出現(xiàn)繼發(fā)新生血管性青光眼,導致眼疼和頭痛,嚴重影響生活質量,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和治療可緩解病情,因此保證定期復查很重要。